by体育【保健食品知识宣传】系列二 警惕!不法商家针对老年消费者常用的十大骗局
by体育为了加强广大消费者对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方面知识的了解,更好地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5月上旬,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特殊食品监管处联合省消保委秘书处发布以下消费知识,供广大消费者学习。
一些不法商家免费邀请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等,大肆推销保健食品,骗取钱财,甚至还损害其身心健康,以下是不法商家常用的十大骗局,请老年人擦亮双眼,仔细鉴别。
保健食品推销员利用老年人不爱上医院的心理,装扮成“义诊医生”,像模像样地进行一些血压、血脂常规检查后,拿着检测结果煞有其事地指出消费者患有某些“疾病”,然后开始推荐产品。
在经过多次试用后,一些消费者由于心理作用感觉有效,或者多次试用后,人情难却而购买了该产品,但买回家后才发现存在很多问题。
不法商家以公司周年大庆、回报社会献爱心之名,组织老人参加免费游玩,还提供专车接送,免费午餐,在游玩过程中,游说老人购买产品。
开设“健康免费咨询热线”,只要消费者打进电话咨询,对方都会推荐“包治百病”的同种保健食品。
推销者抓住老人渴望亲情,害怕孤独的心理,隔三差五地打电话问候或带点小礼品上门拜访,嘘寒问暖拉家常,组织老人参加集体联欢,营造融洽的大家庭氛围。老人们往往逐步放松警惕,在情感的支配下购买那些功效不明、价格高昂的保健食品。
人际游说保健食品商家以高薪招纳一批社交网络庞大的业务员,让他们对身边熟悉的老年亲戚、朋友、同事等进行游说、推销。
4 附赠诱惑老人往往深受勤俭节约的传统思想影响,热衷于接受商家“免费、额外”赠送礼品。 而保健食品商家往往也会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设置购物附赠礼品,一些老人就是在这些礼品的诱惑下盲目购买了商家推销的保健食品。
5 品牌误导一些保健食品商家致力于自身品牌知名度的扩张,铺天盖地片面宣扬“名厂名牌”,使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产生一种误解,肯定是疗效显著by体育,才能这么有名气,购买这种产品准没错。 因此陷入迷信名牌的误区,没有根据自身身体情况正确、合理地选购产品。
6 雇托迷惑雇托是不法商家惯用的手段,请来所谓的“专家”“学者”“权威”在公开场合介绍该产品的“特殊疗效”和发布“权威检测报告”; 或指使一些人假冒患者名义写感谢信、送锦旗、现身说疗效; 或在销售现场制造抢购产品,制造购买者甚众、争先恐后的假象等。
7 回报承诺推销者以“购买产品即可成为会员,而后推荐别人购买可获报酬,推荐越多报酬越高”的方式招揽生意,拓宽销路,这对已经失去稳定经济来源的老年人更具有诱惑力,老人们一不留神就容易盲目购买产品成为会员,甚至落入非法传销的圈套。
虚夸疗效商家打着“绿色、健康、高科技、洋产品”的旗号,宣称其产品“包治百病、治病于无形”的灵丹妙药,片面夸大保健食品功能,使消费者误以为保健食品可以替代药品使用,耽误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
同时,商家对一些保健食品存在的副作用及不适用对象只字不提,极可能损害消费者健康。
9 擅加成分一些不法生产企业见利忘义,擅自在保健食品中添加某些具有特定功效的违禁药品成分,消费者食用后短时间可能起到缓解病痛症状的作用,进而对该保健食品产生信任感甚至形成依赖,长期使用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都将构成极大威胁。
摊点或者上门推销等方式开展活动,一旦发生重大纠纷或者被执法部门查禁,马上转移藏匿,另起炉灶,逃避责任,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先看有无“小蓝帽”标识这是国家为让消费者辨认区分真假保健品的特制标志;
4、看GMP认证标志:GMP是国际通行的食品医药企业良好的生产流程和管理规范,是我国药品和保健食品生产的强制项目;
保健食品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一般需按产品说明规定的人群食用,这是保健食品与一般食品重要不同的方面。
保健食品由于具有调节人体的某一个或几个功能作用,因而只有某个或几个功能失调的人群食用才有保健作用,对该项功能良好的人食用这种保健食品就没有必要,甚至食用后会产生不良作用。
例如延缓衰老保健食品适宜中老年人食用,儿童不宜食用;减肥食品适宜肥胖人食用,消瘦人不宜食用。
“安徽新消费”是中国消费者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管、中消协主办)旗下安徽中消报新媒体专业微信公众号。